第331章 来自莫思科的恶意
第331章 来自莫思科的恶意
赵如意的正治敏感性还是相当高的,一听宁卫东话里的意思立即担心道:“那边出什么问题了?”
宁卫东道:“没什么,就是有人看着眼红了,早就聊到了。”
赵如意缓缓点头,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宁卫东早就跟她谈论过。
说以后电器往速联卖多了,肯定要出幺蛾子。
财帛动人心这句话从来都不是白说的。
伏特加还是小打小闹,而且这两年产量上来,也主要供应远东和贝加尔,再有少量的流通到中亚去。
利润虽然不小,但大抵上范围非常有限。
但以彩电为主的家用电器就不同了。
家电的单价高,需要有一定消费水平,而速联最富裕的地区都在欧洲,如果还死抱着远东和贝加尔肯定不行。
而这些家电一旦到了欧洲,让人察觉到其中的利润,必然会被某些人惦记上。
所以,在收到谢廖沙的消息之后,宁卫东也没打惊讶。
而且时隔两年,他也是时候再去一趟了。
……
随后几天,宁卫东开始准备。
先是把公司这边的事情做了安排,又跟白凤玉、石晓楠打了招呼。
正准备启程,却又接到了谢廖沙的第二封电报。
虽然在电报里没说什么,但宁卫东却看出了几分急迫。
电报内容不提,单是没隔几天就连着发了两份电报,就很说明问题了。
不过宁卫东也没急三火四的,虽然谢廖沙那边肯定很急,但既然没在电报里明说,大抵也没火烧眉毛。
宁卫东仍按照原计划先到黑省。
在这边跟宁卫国见面之后,又去汽水厂看了一趟。
经过两年,宁伟看起来成熟多了。
居移气,养移体。
这两年,宁卫东在这边独当一面,虽然年纪不大却培养出了几分气度,褪去了身上的匪气,看起来更像领导。
汽水厂也被他搞的有声有色。
实话实讲,宁卫东在管理上的水平实在一般,宁卫东用他主要是用一个忠诚可靠。
但话说回来,汽水厂其实也没什么考研管理水平的地方,可乐的配方和生产流程都是照搬速联的。
销售也不用发愁,生产出来直接装火车运到速联。
对这种味道奇怪的汽水,国内一开始并不接受,还卖的死贵的。
但这个年代的东北,仍然在最后的余晖下,城市里的工人生活水平高,生活没有压力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
对于这种新出现的外国汽水也有些好奇的,而且售价高,有排面,赶上逢年过节,也有不少买的。
汽水厂现在的产量其实是供不应求的。
在哈市逗留了三天,宁卫东才再次乘火车往西,过境来到速联。
贝加尔斯克火车站。
这座两年前几乎废弃的火车站,这两年再次繁华起来。
国内的伏特加、可乐,还有从去年开始过来的,各种家用电器,都在这里过境。
宁卫东这趟坐的火车,就是一趟满载了这些货物的专列。
一趟列车一共十二个车皮,装的满满当当的。
这样的火车,每个星期就有两趟。
宁卫东从火车上下来,活动活动筋骨。
这个年代坐火车唯一不好的就是速度太慢,尤其宁卫东体验过高铁。
货车比客车更慢,开五十公里都算是快的,这趟从哈市过来,七百多公里,开一天一宿。
却在这时忽然有人叫“亲爱的”。
宁卫东一扭头,就见阿娜亚丝娜小跑着奔过来,一下扑到宁卫东身上。
尽管多时没见,宁卫东也没生疏,吧唧亲了一下。
虽然他跟阿娜亚丝娜说不上什么感情,但两人却是实打实的利益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如今阿娜亚丝娜相当于是宁卫东在速联的锚点,同样也是速联这边打在宁卫东身边的钉子。
“想我没有?”宁卫东调笑着摸索着阿娜亚丝娜的脸蛋。
“亲爱的,当然想了,想的半夜都睡不着。”阿娜亚丝娜再次抱紧,好像要把自己融进宁卫东身体里。
宁卫东安慰一番,又道:“对了,来时候在哈市去看了你母亲和大哥。”
阿娜亚丝娜的母亲和大哥被宁卫东安置在黑省。
提到亲人,阿娜亚丝娜的心里一暖:“亲爱的,谢谢你。”
虽然相隔两地,但阿娜亚丝娜时常能跟那边通信,知道宁卫东没有食言。
到了国内,给她大哥安排在一家国营工厂,一个月工资八十多块钱,算是相当高了。
还给了一套大瓦房,屋里五十多平米,是厂里的工程师房,在这个年代算是相当上档次了。
有了这个条件,她大哥也娶了媳妇,去年还给她添了一个侄女。
而这次宁卫东过来,能抽时间亲自过去看看,也让阿娜亚丝娜始料未及。
虽然说不上多感动,却明白这是宁卫东的态度。
叙旧之后,宁卫东问道:“谢廖沙怎么没来?”
刚才一下车,宁卫东就发现了。
按说他这么长时间没来,还是谢廖沙连着发了两份电报叫来了,谢廖沙无论如何都该过来接站。
现在居然没来,怕是出事了。
果然,提起谢廖沙,阿娜亚丝娜的表情变得凝重:“本来这次他是要来的,但在昨天突然通知我,说来不了了,还让我给你带来一封信。”
说着从手提包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宁卫东。
宁卫东皱眉一边拆开信封一边问道:“他说没说什么事?”
阿娜亚丝娜道:“具体的没跟我说,但信里应该写了。不过据我了解的消息,好像是老基络廖夫调回远东的事。”
宁卫东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一凛。
老基络廖夫调回远东是他们之前商议的,虽然贝加尔也是州一级的,面积比远东还大一倍,但两边人口没法比。
远东将近三千多万人,贝加尔却不到一千万人。
之前立足贝加尔州,属于是没办法的办法。
但这两年,随着伏特加贸易开始爆量,产生的巨额利润让巴基巴诺夫这一系非常满意。
相应的老基络廖夫的份量也水涨船高了,投入大笔资金和人脉,终于抓住机会。
今年过春节的时候,宁卫东收到谢廖沙的来信,说这件事已经十拿九稳了,就走程序了。
没想到还是出了差错。
思索间,宁卫东把信拆开,快速看了一遍。
信上谢廖沙一再抱歉,因为老基络廖夫州长问题出在莫思科,他们父子是前天夜里得知的消息,第二天给阿娜亚丝娜送了这封信后,立即乘坐飞机赶往莫思科去了。
不过信上并没说具体是谁要卡着老基络廖夫,用的是什么借口。
但情况似乎相当严重,如果这次老基络廖夫被卡,对于宁卫东将是一次挫着。
作为速联这边直接跟宁卫东对接的人,老基络廖夫这次能不能杀回远东,可不仅仅是一个职位的问题。
象征义很大。
而且涉及到莫思科,就说明仅凭契尔年可的威慑力,如果不采取一些是指手段,震慑不住这些人。
或者他们觉得,仅仅这种强度,应该不至于惊动契尔年可。
再则,其他人不知道,宁卫东却清楚,现在已经是1982年的五月,如果不出意外再过几个月波列日涅就要下线了。
现在身体已经不大行了,只要是靠近权力中心的人,大伙儿都心照不宣了。
在这种敏感时刻,契尔年可更不可能轻举妄动。
偏偏赶在这时候,他这边的电子厂开始爆产能。
这次老基络廖夫的事,多半也是冲这个来的。
而且对方明知道是契尔年可一系的,还敢搞这些手段,绝对来者不善。
想到这里,宁卫东估计,老基络廖夫和谢廖沙这次去莫思科十有八九要铩羽而归。
对方既然动手了,要是轻易让他们摆平了,还有什么意义。
(本章完)
赵如意的正治敏感性还是相当高的,一听宁卫东话里的意思立即担心道:“那边出什么问题了?”
宁卫东道:“没什么,就是有人看着眼红了,早就聊到了。”
赵如意缓缓点头,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宁卫东早就跟她谈论过。
说以后电器往速联卖多了,肯定要出幺蛾子。
财帛动人心这句话从来都不是白说的。
伏特加还是小打小闹,而且这两年产量上来,也主要供应远东和贝加尔,再有少量的流通到中亚去。
利润虽然不小,但大抵上范围非常有限。
但以彩电为主的家用电器就不同了。
家电的单价高,需要有一定消费水平,而速联最富裕的地区都在欧洲,如果还死抱着远东和贝加尔肯定不行。
而这些家电一旦到了欧洲,让人察觉到其中的利润,必然会被某些人惦记上。
所以,在收到谢廖沙的消息之后,宁卫东也没打惊讶。
而且时隔两年,他也是时候再去一趟了。
……
随后几天,宁卫东开始准备。
先是把公司这边的事情做了安排,又跟白凤玉、石晓楠打了招呼。
正准备启程,却又接到了谢廖沙的第二封电报。
虽然在电报里没说什么,但宁卫东却看出了几分急迫。
电报内容不提,单是没隔几天就连着发了两份电报,就很说明问题了。
不过宁卫东也没急三火四的,虽然谢廖沙那边肯定很急,但既然没在电报里明说,大抵也没火烧眉毛。
宁卫东仍按照原计划先到黑省。
在这边跟宁卫国见面之后,又去汽水厂看了一趟。
经过两年,宁伟看起来成熟多了。
居移气,养移体。
这两年,宁卫东在这边独当一面,虽然年纪不大却培养出了几分气度,褪去了身上的匪气,看起来更像领导。
汽水厂也被他搞的有声有色。
实话实讲,宁卫东在管理上的水平实在一般,宁卫东用他主要是用一个忠诚可靠。
但话说回来,汽水厂其实也没什么考研管理水平的地方,可乐的配方和生产流程都是照搬速联的。
销售也不用发愁,生产出来直接装火车运到速联。
对这种味道奇怪的汽水,国内一开始并不接受,还卖的死贵的。
但这个年代的东北,仍然在最后的余晖下,城市里的工人生活水平高,生活没有压力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
对于这种新出现的外国汽水也有些好奇的,而且售价高,有排面,赶上逢年过节,也有不少买的。
汽水厂现在的产量其实是供不应求的。
在哈市逗留了三天,宁卫东才再次乘火车往西,过境来到速联。
贝加尔斯克火车站。
这座两年前几乎废弃的火车站,这两年再次繁华起来。
国内的伏特加、可乐,还有从去年开始过来的,各种家用电器,都在这里过境。
宁卫东这趟坐的火车,就是一趟满载了这些货物的专列。
一趟列车一共十二个车皮,装的满满当当的。
这样的火车,每个星期就有两趟。
宁卫东从火车上下来,活动活动筋骨。
这个年代坐火车唯一不好的就是速度太慢,尤其宁卫东体验过高铁。
货车比客车更慢,开五十公里都算是快的,这趟从哈市过来,七百多公里,开一天一宿。
却在这时忽然有人叫“亲爱的”。
宁卫东一扭头,就见阿娜亚丝娜小跑着奔过来,一下扑到宁卫东身上。
尽管多时没见,宁卫东也没生疏,吧唧亲了一下。
虽然他跟阿娜亚丝娜说不上什么感情,但两人却是实打实的利益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如今阿娜亚丝娜相当于是宁卫东在速联的锚点,同样也是速联这边打在宁卫东身边的钉子。
“想我没有?”宁卫东调笑着摸索着阿娜亚丝娜的脸蛋。
“亲爱的,当然想了,想的半夜都睡不着。”阿娜亚丝娜再次抱紧,好像要把自己融进宁卫东身体里。
宁卫东安慰一番,又道:“对了,来时候在哈市去看了你母亲和大哥。”
阿娜亚丝娜的母亲和大哥被宁卫东安置在黑省。
提到亲人,阿娜亚丝娜的心里一暖:“亲爱的,谢谢你。”
虽然相隔两地,但阿娜亚丝娜时常能跟那边通信,知道宁卫东没有食言。
到了国内,给她大哥安排在一家国营工厂,一个月工资八十多块钱,算是相当高了。
还给了一套大瓦房,屋里五十多平米,是厂里的工程师房,在这个年代算是相当上档次了。
有了这个条件,她大哥也娶了媳妇,去年还给她添了一个侄女。
而这次宁卫东过来,能抽时间亲自过去看看,也让阿娜亚丝娜始料未及。
虽然说不上多感动,却明白这是宁卫东的态度。
叙旧之后,宁卫东问道:“谢廖沙怎么没来?”
刚才一下车,宁卫东就发现了。
按说他这么长时间没来,还是谢廖沙连着发了两份电报叫来了,谢廖沙无论如何都该过来接站。
现在居然没来,怕是出事了。
果然,提起谢廖沙,阿娜亚丝娜的表情变得凝重:“本来这次他是要来的,但在昨天突然通知我,说来不了了,还让我给你带来一封信。”
说着从手提包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宁卫东。
宁卫东皱眉一边拆开信封一边问道:“他说没说什么事?”
阿娜亚丝娜道:“具体的没跟我说,但信里应该写了。不过据我了解的消息,好像是老基络廖夫调回远东的事。”
宁卫东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一凛。
老基络廖夫调回远东是他们之前商议的,虽然贝加尔也是州一级的,面积比远东还大一倍,但两边人口没法比。
远东将近三千多万人,贝加尔却不到一千万人。
之前立足贝加尔州,属于是没办法的办法。
但这两年,随着伏特加贸易开始爆量,产生的巨额利润让巴基巴诺夫这一系非常满意。
相应的老基络廖夫的份量也水涨船高了,投入大笔资金和人脉,终于抓住机会。
今年过春节的时候,宁卫东收到谢廖沙的来信,说这件事已经十拿九稳了,就走程序了。
没想到还是出了差错。
思索间,宁卫东把信拆开,快速看了一遍。
信上谢廖沙一再抱歉,因为老基络廖夫州长问题出在莫思科,他们父子是前天夜里得知的消息,第二天给阿娜亚丝娜送了这封信后,立即乘坐飞机赶往莫思科去了。
不过信上并没说具体是谁要卡着老基络廖夫,用的是什么借口。
但情况似乎相当严重,如果这次老基络廖夫被卡,对于宁卫东将是一次挫着。
作为速联这边直接跟宁卫东对接的人,老基络廖夫这次能不能杀回远东,可不仅仅是一个职位的问题。
象征义很大。
而且涉及到莫思科,就说明仅凭契尔年可的威慑力,如果不采取一些是指手段,震慑不住这些人。
或者他们觉得,仅仅这种强度,应该不至于惊动契尔年可。
再则,其他人不知道,宁卫东却清楚,现在已经是1982年的五月,如果不出意外再过几个月波列日涅就要下线了。
现在身体已经不大行了,只要是靠近权力中心的人,大伙儿都心照不宣了。
在这种敏感时刻,契尔年可更不可能轻举妄动。
偏偏赶在这时候,他这边的电子厂开始爆产能。
这次老基络廖夫的事,多半也是冲这个来的。
而且对方明知道是契尔年可一系的,还敢搞这些手段,绝对来者不善。
想到这里,宁卫东估计,老基络廖夫和谢廖沙这次去莫思科十有八九要铩羽而归。
对方既然动手了,要是轻易让他们摆平了,还有什么意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