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和川黔大地打得很热闹,可对于卫大都内那位号称君临九州万方的大可汗来说不过是局部战场而已。此时他尚不知道贵阳失守的消息,即便知晓,于他也只不过是件小事。在争夺天下这盘大棋局中,眼下最让他重视的惟有已经称帝的济度。不消灭振武小朝廷便无法统一北方,不统一北方又如何专注于南方?
如今脱里部成功吸引住了陕西清军的注意,刚收到消息,西日莫部继攻下重庆后又占领顺庆、潼川二府,切断了陕西清军与其他各省清军的联系,最重要的是济度已经中计,率十万大军远离陕西,深入到直隶真定府的滹沱河,在与卫军辽王苏穆尔部相持三个月后,已成疲兵。
“嗯,全歼济度的时机已然成熟!”莲大可汗自言自语,下旨召群臣于乾元殿议事。说是议事,其实决定早已作出,不过是告诉臣子们一声而已。
“朕决定率十五万大军围歼伪帝,八万铁骑先行,七万步兵随后。远征期间,由太子监国,大学士巴图和坦、铁钼尔、那苏图、刘好古、薛宗周辅之”,苏勒坦的声音刚强而有力。这些日子,户部、兵部一直在筹措出征事务,准备工作几个月前就已进行,钱粮军械什么的皆已备齐,所以才有今日的从容不迫。
“奴才等遵旨~”“臣等遵旨~”大臣们纷纷领旨。
苏勒坦满意地嗯了声,望向皇太子卓力格图,小声叮嘱道:“大军远离期间,朝政便交给汝了。小事可自决,不必事事报于朕”。
“父汗放心,儿定会全力以赴为大军筹措粮饷,确保后方稳定!”卓力格图神采奕奕地表态,浑没察觉几个弟弟羡慕外加嫉妒的眼神。
“嗯,如此,朕便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了”,苏勒坦开心地说。
“请大汗允许奴才随征!”忽然传出一声虎吼,却是卫拉特之虎、一等梁国公巴尔思。老人家年岁大了,苏勒坦体念老臣,不忍他受奔波之苦,命他留在大都负责城防事宜。可这位虎老心不老,硬是要求参战。
瞧着这位老臣,苏勒坦眼珠转了几转,呵呵笑道:“梁国公的武勇,朕自然是知道的。可我军离开大都后京城守卫空虚,正需要您这样的猛将坐镇呢”。
“大汗是嫌奴才年老了吗?奴才虽然已经六十八岁,可仍开得起硬弓,使得动刀枪,上阵杀敌不在话下”,虽然大可汗给足了他台阶,可老国公却仍不肯听从,死缠烂打地要求出征,求着求着居然跪伏于地大哭起来,“奴才本是一莽夫,受大汗恩典方有今日,如今年近七十,自知时日无多。不求老死于家中,但求马革裹尸报君恩于万一!大汗,便让奴才再打一仗吧!呜~呜~呜~”
这低声缠绵的哭泣,似撒娇的孩子,却深深地打动了大可汗的心。他走下无畏狮子座,双手扶起这位战功赫赫的老臣,“非是朕嫌梁国公年迈,实是太子年轻,欲留您在大都辅佐。既然您执意要去,便以您为先锋、苏合为副先锋,齐王、赵王为朕之中军,随朕领骑兵急袭伪帝;晋王领步兵加速行军,尽快赶上骑兵;随征诸将皆须约束本部,死战杀敌!”
“奴才愿为大汗效死!”“臣愿战死沙场,效忠吾皇!”“为大汗尽忠!为大卫效死”……大殿内,众将个个战意高昂,恨不能立刻去战场厮杀个痛快。
“笔来!”被将军们的战意感染,莲大可汗一声龙狮吼,命侍卫取来纸笔,挥毫作词:
《水调歌头出兵平伪朝前赠梁国公》
英雄今谁属?
欲战老臣愁。
伪清东进,
大都闻警,
惊动鼓钟楼。
红日九宵高挂,
国势蒸蒸日上,
何惧有沉浮。
号角合我意,
一举灭仇雠。
裹征甲,
挥战斧,
势如流。
老将心愿,
灭尽敌寇更无留。
战鼓今朝又响,
猛虎出山正好,
为朕取九州。
且看凌烟阁,
哪个据鳌头?——
作完词,便是战。因为早早便做了准备,卫军动作飞快,于大可汗挥毫泼墨后的第二日便开始出征。为了发挥骑兵的优势同时隐藏大军行踪,苏勒坦下令全军由大都渡过桑干河沿着长城边缘行进,将沿途看到的百姓统统扣留于营中。
“传令下去,今夜在龙泉关扎营,三日内赶到灵寿”,巴尔思于马上神采飞扬地下令,风吹起他的白胡子,身体却纹丝不动,宛如雕像。因为被大可汗御笔赐了首词,卫拉特之虎倍感荣耀,与苏合一起,率三万铁骑一路飞驰,仅七日便赶到唐县。他的后面跟着大可汗亲率的五万骑兵,再后面则是晋王统领的七万步兵。大卫建国于马背之上,骑兵极多,若不是绕道长城边缘耽误了些工夫,行军的速度会更快。
望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苏合心中充满敬佩,上前请示道:“梁国公,咱们行军的速度过快,要不要等一等大汗?”
“不,咱们先去灵寿,夜间行军、白日休息,不可进城,只于城外选择隐蔽的密林封锁消息,悄悄扎营,等大汗的大军赶到便可直接住进咱们扎好的密营中。如此能省下不少的时间”,巴尔思想了想说道。
“是”,苏合领命而去。莫看他与巴尔思的爵位同为一等公,可资历却完全无法相提并论,在此老面前唯有服从听令的份。
三万卫军昼伏夜行,很快行至灵寿县附近的森林中,悄悄地搭建矮小的密营,因为消息封锁得严,凡是见过大军行踪的百姓皆被扣押于密林中,导致当地官府竟毫无察觉。
很快,大可汗亲率的中军也赶到了寿县,望着巴尔思已经搭建好的密营,大可汗暗赞老人家会办事,一边命部下整整八万骑兵隐藏于密林中,一边飞马传信于辽王苏穆尔来灵寿商议军情。
听说兄长亲至,苏穆尔大吃了一惊,兄长的大军如此之多,竟然一点消息也未被自己的哨探侦知,用兵真如神也!欣喜之余,立即飞驰至寿县。
“阿哈(哥哥)~”
“杜古(弟弟)~”
两兄弟多年未见,一见面便深情呼唤,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叙了许久的家常后,大可汗问弟弟:“朕带了八万骑兵先至,还有七万步兵在后面,汝觉得是等他们到来再开战好,还是不等他们来便开战为好?”(本章完)
如今脱里部成功吸引住了陕西清军的注意,刚收到消息,西日莫部继攻下重庆后又占领顺庆、潼川二府,切断了陕西清军与其他各省清军的联系,最重要的是济度已经中计,率十万大军远离陕西,深入到直隶真定府的滹沱河,在与卫军辽王苏穆尔部相持三个月后,已成疲兵。
“嗯,全歼济度的时机已然成熟!”莲大可汗自言自语,下旨召群臣于乾元殿议事。说是议事,其实决定早已作出,不过是告诉臣子们一声而已。
“朕决定率十五万大军围歼伪帝,八万铁骑先行,七万步兵随后。远征期间,由太子监国,大学士巴图和坦、铁钼尔、那苏图、刘好古、薛宗周辅之”,苏勒坦的声音刚强而有力。这些日子,户部、兵部一直在筹措出征事务,准备工作几个月前就已进行,钱粮军械什么的皆已备齐,所以才有今日的从容不迫。
“奴才等遵旨~”“臣等遵旨~”大臣们纷纷领旨。
苏勒坦满意地嗯了声,望向皇太子卓力格图,小声叮嘱道:“大军远离期间,朝政便交给汝了。小事可自决,不必事事报于朕”。
“父汗放心,儿定会全力以赴为大军筹措粮饷,确保后方稳定!”卓力格图神采奕奕地表态,浑没察觉几个弟弟羡慕外加嫉妒的眼神。
“嗯,如此,朕便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了”,苏勒坦开心地说。
“请大汗允许奴才随征!”忽然传出一声虎吼,却是卫拉特之虎、一等梁国公巴尔思。老人家年岁大了,苏勒坦体念老臣,不忍他受奔波之苦,命他留在大都负责城防事宜。可这位虎老心不老,硬是要求参战。
瞧着这位老臣,苏勒坦眼珠转了几转,呵呵笑道:“梁国公的武勇,朕自然是知道的。可我军离开大都后京城守卫空虚,正需要您这样的猛将坐镇呢”。
“大汗是嫌奴才年老了吗?奴才虽然已经六十八岁,可仍开得起硬弓,使得动刀枪,上阵杀敌不在话下”,虽然大可汗给足了他台阶,可老国公却仍不肯听从,死缠烂打地要求出征,求着求着居然跪伏于地大哭起来,“奴才本是一莽夫,受大汗恩典方有今日,如今年近七十,自知时日无多。不求老死于家中,但求马革裹尸报君恩于万一!大汗,便让奴才再打一仗吧!呜~呜~呜~”
这低声缠绵的哭泣,似撒娇的孩子,却深深地打动了大可汗的心。他走下无畏狮子座,双手扶起这位战功赫赫的老臣,“非是朕嫌梁国公年迈,实是太子年轻,欲留您在大都辅佐。既然您执意要去,便以您为先锋、苏合为副先锋,齐王、赵王为朕之中军,随朕领骑兵急袭伪帝;晋王领步兵加速行军,尽快赶上骑兵;随征诸将皆须约束本部,死战杀敌!”
“奴才愿为大汗效死!”“臣愿战死沙场,效忠吾皇!”“为大汗尽忠!为大卫效死”……大殿内,众将个个战意高昂,恨不能立刻去战场厮杀个痛快。
“笔来!”被将军们的战意感染,莲大可汗一声龙狮吼,命侍卫取来纸笔,挥毫作词:
《水调歌头出兵平伪朝前赠梁国公》
英雄今谁属?
欲战老臣愁。
伪清东进,
大都闻警,
惊动鼓钟楼。
红日九宵高挂,
国势蒸蒸日上,
何惧有沉浮。
号角合我意,
一举灭仇雠。
裹征甲,
挥战斧,
势如流。
老将心愿,
灭尽敌寇更无留。
战鼓今朝又响,
猛虎出山正好,
为朕取九州。
且看凌烟阁,
哪个据鳌头?——
作完词,便是战。因为早早便做了准备,卫军动作飞快,于大可汗挥毫泼墨后的第二日便开始出征。为了发挥骑兵的优势同时隐藏大军行踪,苏勒坦下令全军由大都渡过桑干河沿着长城边缘行进,将沿途看到的百姓统统扣留于营中。
“传令下去,今夜在龙泉关扎营,三日内赶到灵寿”,巴尔思于马上神采飞扬地下令,风吹起他的白胡子,身体却纹丝不动,宛如雕像。因为被大可汗御笔赐了首词,卫拉特之虎倍感荣耀,与苏合一起,率三万铁骑一路飞驰,仅七日便赶到唐县。他的后面跟着大可汗亲率的五万骑兵,再后面则是晋王统领的七万步兵。大卫建国于马背之上,骑兵极多,若不是绕道长城边缘耽误了些工夫,行军的速度会更快。
望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苏合心中充满敬佩,上前请示道:“梁国公,咱们行军的速度过快,要不要等一等大汗?”
“不,咱们先去灵寿,夜间行军、白日休息,不可进城,只于城外选择隐蔽的密林封锁消息,悄悄扎营,等大汗的大军赶到便可直接住进咱们扎好的密营中。如此能省下不少的时间”,巴尔思想了想说道。
“是”,苏合领命而去。莫看他与巴尔思的爵位同为一等公,可资历却完全无法相提并论,在此老面前唯有服从听令的份。
三万卫军昼伏夜行,很快行至灵寿县附近的森林中,悄悄地搭建矮小的密营,因为消息封锁得严,凡是见过大军行踪的百姓皆被扣押于密林中,导致当地官府竟毫无察觉。
很快,大可汗亲率的中军也赶到了寿县,望着巴尔思已经搭建好的密营,大可汗暗赞老人家会办事,一边命部下整整八万骑兵隐藏于密林中,一边飞马传信于辽王苏穆尔来灵寿商议军情。
听说兄长亲至,苏穆尔大吃了一惊,兄长的大军如此之多,竟然一点消息也未被自己的哨探侦知,用兵真如神也!欣喜之余,立即飞驰至寿县。
“阿哈(哥哥)~”
“杜古(弟弟)~”
两兄弟多年未见,一见面便深情呼唤,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叙了许久的家常后,大可汗问弟弟:“朕带了八万骑兵先至,还有七万步兵在后面,汝觉得是等他们到来再开战好,还是不等他们来便开战为好?”(本章完)